`
xitonga
  • 浏览: 585937 次
文章分类
社区版块
存档分类
最新评论

阅胡适《文学改良刍议》有感

 
阅读更多

1 胡适其人

大多数中国人只知道鲁迅,因为我们从小学到中学的课本中都只出现过鲁迅的文章,而没有胡适的文章。人们都只知道《阿Q正传》《狂人日记》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,却不知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还有《文学改良刍议》《中国哲学史大纲(上)》等具有开创性思想的著作,而这些开创性著作的作者是——胡适。


由于在国民党在退到台湾时,胡适选择了国民党,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总是避而不谈胡适,而造成了现在大陆的人们对鲁迅与胡适之间憋足的认识。胡适是中国白话文改革的先驱和发起人,鲁迅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《狂人日记》也是在白话文改革的风口浪尖的时期发表的。


近期读胡适的《中国哲学史大纲(上)》,颇觉先生严谨的态度,独到的历史观念。看先生的佛学研究相关的著作和演讲,亦有同感,身后的历史功底,从文字中亦能感受到先生温文尔雅的风范。这又在百度百科上读先生的《文学改良刍议》,更觉于己用处颇大,短短几十字,内涵颇丰,因此简记之。


2 《文学改良刍议》原文

吾以为今日而言文学改良,须从八事入手。八事者何?
一曰,须言之有物。
二曰,不摹仿古人。
三曰,须讲求文法。
四曰,不作无病之呻吟。
五曰,务去滥调套语。
六曰,不用典。
七曰,不讲对仗。
八曰,不避俗字俗语。


3 解读

虽然先生的《文学改良刍议》作文在1917年,约隔一个世纪,观点也亦针对文学界的八股作风,但哲理思维,今可鉴之,计算机专业亦可鉴之。作为一个学习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,尤其对先生的前4个观点表示赞同。


须言之有物

我们说话交流也一样,总有个话题,那叫言之有物,没人愿意听你闲聊,一旦你进入了闲聊的状态,那叫作“自语”。在写课程报告时,许多同学为了交差,总喜欢东拼拼西凑凑,最终连个自己的归纳也没有,整篇报告连个研究的主旨也没有。


不摩仿别人

原文为“不摩仿古人“,”我们且可将其迁移为“不摩仿他人”,写文章要有自己的东西,东拼西凑出来的东西总是憋足的,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对单方面事物和问题的见解,如果说高些叫“创新”,白话些叫“说自己的话”。说自己的话,就不会怕毕设论文会查重不过,不会怕答辩时提到问题而无话可说。我常常警醒自己,要时时做总结,这就是在说自己的话,说自己的话不容易忘记,要说好自己的话也不容易。


须讲求文法

有人会问:“白话文不就是说普通话吗,讲文法 不就又成八股了。”那你这叫偏见。讲文法是为了阅读的方便,假如我讲蒙古话,你讲福建话,这能沟通吗?文法是用于统一语言规则的一种方式,你用C语言编的程序能在python的编译器下编译吗?不讲文法的人往往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,没有从读者角度思考。


不作无病之呻吟

这似乎是许多人的通病,自己也常常会有,因此也常常在写报告时告诫自己——精简干练,做到理论解释尽量直观简洁,一定要有结论,结论客观简短。麦肯锡有条时间管理法则叫“30秒法则”,要求所有员工能对任何一个问题的回答总结在3句话之内,这样在30秒钟之内就能回答完。老板一般是没有太多的时间听你解释的。


以上4条足可作为我们写论文、作报告的遵规戒律!原文后4条亦可供参考,请注意“六曰,不用典”并不是指不能使用典故,那是因为很多人纯粹是为了用典故而用典故,比如,写论文时明明是没有参考某某文献,硬是写上参考了某某文献,这就没有意思了,能直观说明问题并起到论证支撑作用的典故还是越多越好的。


更多关于《文学改良刍议》的内容,请参考百度百科。


分享到:
评论

相关推荐

Global site tag (gtag.js) - Google Analytics